20年前,屏東赤山巖農地,被濫倒有毒汞污泥及各式廢棄物。 20年後,受難的土地恢復了嗎?台灣還有多少未爆彈?
赤山巖的地理位置
1960、1970年代,工業發展,帶動台灣經濟起飛,卻伴隨諸多代價。工業煙囪燃燒下,農漁業資源與空氣品質,節節敗退。廢棄物毒埋土壤,地下水跟著遭到污染,人的健康也隨之犧牲。與毒共存的日子,有沒有終結的一天?
你有想過,每天你吃的飯菜,是否安全呢? 這些有害廢棄物被棄置到農地、魚塭,有毒物質滲入土壤、河川裡,最後再進入食物中,在餐桌上被我們一口一口的吃進去。
早期製造PVC的鹼氯工廠製程中,以汞為電極電解鹽水,會產生副產品劇毒的汞污泥。 根據環保署調查全台共有七家鹼氯工廠,包括台塑(前鎮、仁武)、國泰塑膠竹南廠、台南中石化(安順、前鎮、樹林)以及義芳化工廠,依照當初的法規,汞污泥必須做固化後掩埋,台塑委託的運泰公司未妥善處理,甚至還引爆國際事件。
在柬埔寨汞污泥的污染風暴後,檢察官進一步追查發現,台灣許多農地竟成為廢棄物的出口。運泰公司還將38,000公噸的重金屬污泥,以及8,238公噸的汞污泥回填到屏東赤山巖的農地。
環保署將汞污泥挖起,在原地分成兩處堆置,總共有891袋的太空包,以及387個貨櫃,預計檢測篩分後超過260ppm的汞污泥,送往台塑仁武廠,進行熱處理,其餘則採用固化後掩埋的方式解決。
在整治過程中,台塑的進度曾經相當落後,遭屏東縣環保局開罰。2019年3月台塑完成整治工程,但還需環保局多次驗證,才能解除列管。 二十年來,屏東赤山巖的土地仍無法復原,而台灣各地事業廢棄物非法棄置問題仍一再爆發。
台灣每年都會產生上千萬公噸的事業廢棄物,卻欠缺最終掩埋場。目前台灣最常發生棄置問題的,是營建廢棄物、鋼鐵業產生之爐碴、集塵灰、脫硫渣、各種重金屬污泥、化學廢液等物質。
為了防堵廢棄物被亂倒,環保署修正查緝模式,在廢棄物運輸車輛加裝GPS、強化罰則,同時於2017年1月18日,修正公布廢棄物清理法第30條第1項,要求產源必須為受託清運業者沒有妥善清理造成的污染行為負起連帶責任。但相關制度,仍需配合源頭管制才能收其效果。環保團體認為,經濟部有必要重新檢討廢棄物成為產品後,是否真的具備市場效益,並且必須做好品質把關,否則最後,事業廢棄物只是換了名字,實際上只會就地掩埋,毒竄全台。